摘要: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,人们津津乐道的主要都是1614名开国将帅,而总数多达3193名开国大校,却往往最容易被忽视。他们中有537人后来晋升少将,跻身开国将军行列。三十三年后,在解放军恢复军衔制,有一名开国大校被授予上将,十八名大校被授予中将(其中一人晋升上将)。
图1: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
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,人们津津乐道的主要都是1614名开国将帅,而总数多达3193名开国大校,却往往最容易被忽视。他们中有537人后来晋升少将,跻身开国将军行列。三十三年后,在解放军恢复军衔制,有一名开国大校被授予上将,十八名大校被授予中将(其中一人晋升上将)。
大校军衔,是一些国家军队校级军官中最高的一个等级,高于上校,低于少将。所以在一些海外资料中,会将大校翻译为“资深上校”或者“老上校”。通常师旅级军官会被授予大校。
最早设立大校军衔的是朝鲜人民军,作为副师长的基准军衔。之后,中国、越南、摩洛哥等国家的军队中也相继设置了大校军衔。
大校如果对应西方国家的军衔,基本上是准将。以美军为例,副师长级别的职务,包括副师长、师步兵指挥官、师炮兵指挥官,大都是准将军衔。如第二次世界期间,因为师长不在位而代理师长,率领第101空降师坚守巴斯托尼一战成名的麦考利夫准将,就是101空降师的步兵指挥官。不过,在美军中,师参谋长通常是上校军衔,要比副师长低一些。
虽然在国际军事交往中,大校是和准将对应,但大校还是算校级军官,而准将则是将级军官,感觉上总归还是准将要更高一些。
图2:1955年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大校军衔标志
1955年,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,也效仿朝鲜人民军设置了大校军衔。根据当时的规定,大校是正师级干部的基准军衔(或叫编制军衔)。另外,少数在抗战时期入伍的准军级和副军级干部,以及红军时期入伍的副师级干部。也可以授予大校军衔。这是因为1955年的授衔,有一定特殊性,不仅是对应职务,还有一些对革命战争中建立功勋的军人酬功的意思。
1988年,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度,也同样设置了大校军衔。根据1994年5月公布的《关于修改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〉的决定》规定,大校是副军职、正师职、副师(正旅)职和高级、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军官的编制军衔。
今天重点来聊聊1955年的开国大校。
1955年9月(志愿军是在1956年9月)首次授予大校军衔的军官,总共是1266人。
在这1266名大校中,1961年8月,丁甘如、丁本淳、于笑虹、马冠三等218位大校晋升少将军衔。
1962年,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张挺大校晋升少将军衔。
1963年,严家安、罗斌、刘福、王元和、李士怀、宁贤文、罗有荣、张世盖等8位大校晋升少将军衔。
1964年,王德、吴彪、张中如、曹诚等310位大校晋升少将军衔。
这样,在1855年至1965年间,共有537位大校晋升少将。另外729位大校没有晋升少将,但在1965年之后行政级别也都被评为和少将一样的行政九级。同时,在1966年至1965年间,还有1927位上校晋升(或补授)大校。这1927位大校,1965年后的行政级别则是行政十级。
综上所述,在1955年至1965年解放军第一次军衔制中,总共有3193人被授予或晋升大校军衔,其中有537人晋升少将。在1955年授予的1266名大校中,只有罗荣桓元帅夫人林月琴是唯一的女大校。另外三位元帅的夫人被授予军衔,分别是刘伯承夫人汪荣华上校,贺龙夫人薛明中校,林彪夫人叶群中校。另外,担任中央军委情报部干部学校校长的毛诚,被授予上校军衔,1961年晋升大校军衔。还有红军时期曾是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妻子的肖月华,1960年被调回军队按照正师职安置,因此被补授大校军衔。这样,林月琴、毛诚和肖月华就是在3193名开国大校中,仅有的三位女性。
图3: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的林月琴
在所有开国大校中,最年轻的是杨复兴,1929年出生,甘肃卓尼县人,1955年被授予大校时才只有26岁。他之所以如此年轻就被授予大校军衔,是因为他是世袭的卓尼土司,1949年以洮岷路保安总司令的身份宣布和平起义。建国后历任卓尼民兵司令、卓尼县长、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、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、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委员。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。
除了杨复兴这个特例之外,最年轻的开国大校是韩曙,1923年出生,山西灵石县人,1936年3月参加红军,抗战时历任八路军团宣传员、分队长、营青年干事、指导员,新四军旅组织干事、股长、教导员。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新四军独立旅营长、东北民主联军师作战科长、团参谋长、副团长、团长。抗美援朝时期,历任志愿军39军117师副师长、师长。
1955年授衔时,由于韩曙是正师职,所以被授予大校军衔,这时韩曙32岁,最年轻的大校。顺带提一下,韩曙还是影星韩雪的爷爷。
图4: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的韩曙
1988年,解放军恢复军衔制。这是1955年的开国大校中,还有一些人仍然在军队中担任领导职务,他们中有一位获得了上将军衔,有十八位获得了中将军衔。
1988年获得上将军衔的开国大校是万海峰。万海峰,1920年出生,河南光山县人,1933年7月参加红军,担任红二十八军军部警卫班班长。抗战时期历任新四军江南、苏北指挥部参谋、苏中军区第四纵队独立旅七团二营营长、苏中三分区独立团副团长、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作战科副科长、教导大队大队长。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、六纵18师54团副团长,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216团团长。
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24军70师参谋长、71师副师长、志愿军第24军炮兵室主任、72师师长。1955年授衔时由于是正师职,所以被授予大校军衔。之后历任第24军副军长、军长、北京军区副司令员、北京军区副政委、成都军区政委。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,由于是大军区正职,加上1955年首授开国大校的资历,所以被授予上将军衔,成为1988年首批十七位上将之一。
1990年,70岁的万海峰达到最高服役年限而退役,1998年9月正式离休。2023年在北京逝世,享年103岁。
图5:万海峰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,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